行業動態
中國制造企業的出路在哪里
發布日期:2019-04-29 瀏覽次數:2462
前有發達國家的虎狼之師,后有新興國家廉價勞動的洶涌追兵,自己猛踩油門卻似乎總提不上速——這是一些中國企業陷入前所未有的痛苦和彷徨的一幅寫照。
嚴峻挑戰面前,一些企業心灰意冷,把自己的老本業,看成是夕陽產業,想跑到陌生的戰場上去亂碰運氣,或把出路放在互聯網經濟、智能硬件、3D打印、機器人等金光閃閃的概念上。
實體經濟真的被打敗了嗎?
中國企業如何進一步崛起?
中國制造憑什么拼贏全球競爭?
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給出了一個擲地有聲的答案:“依靠品質!”
“中國企業想贏得國際競爭,沒有別的捷徑可走,最根本的就是兩個字:品質!有品質的品牌、有品質的產品和有品質的員工!”
“離開了品質,再說其他的,就是空談、空想!”
(一)
真理是最樸素的,但是,越是樸素平實的真理,往往越難被人認識!
其實,從一定意義上說,世界上哪有什么夕陽產業,只有夕陽的企業、沒落的品牌、低質量的產品。世界上也哪有啥朝陽產業,只有奮發向上的企業、打動人心的產品和高素質的員工!
蘋果離開了喬布斯,就差點破產告終,當喬布斯回來了,蘋果又開始一飛沖天!
日本航空公司曾經一度申請破產保護。然而,當稻盛和夫2010年出山擔任日航董事長,短短一年,日航從破產邊緣重新崛起,實現了三個第一:利潤世界第一,準點率世界第一,服務水平世界第一。
喬布斯就是一個具有品質精神的企業家,他的商業哲學的重中之重,就是:對于品質不能妥協!他說過:只有產品的藝術感和質量一直保持下去,才能睡得安心。
創建了兩家世界500強公司的日本“經營之圣”稻盛和夫曾說:“企業家要像匠人那樣,手拿放大鏡仔細觀察產品,用耳朵靜聽產品的‘哭泣聲’?!?/span>
比起喬布斯和稻盛和夫,那些總在抱怨自己站在下風口的中國企業家,又有幾個人能夠沉下心,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愛護產品的質量,愿意日復一日地細細琢磨一個產品,直到能夠聽得到手中產品那種細微的呼吸、歡笑和“哭泣聲"呢?
比如,做電飯煲的,你能不能讓煮出來的米飯顆顆晶瑩如玉不粘鍋?
做吹風機的,你能不能讓風悄無聲息地吹出,把頭發吹得干爽柔滑,讓人舒服得閉上眼睛?
做保溫杯的,你能不能讓杯子既有美感像一個藝術品,又很實用,每一個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口熱水后忍不住撫摸杯緣?
......
如果你做到了這點,再來說什么夕陽產業也不遲!豈不見,多少中國人跑到日本爆買那些日本生產的馬桶蓋、水龍頭、吹風機、電飯鍋、菜刀、沖鋒衣。。。歸根結底,是我們很多企業的產品質量還不過關,或還沒有形成讓人信賴和以之為榮的品牌!
彷徨的企業家們,振作起來,先把這些跑到國外買買買的消費者們,留在國內消費吧!
(二)
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。
在浮躁的大氛圍下,很多中國企業過于急功近利,產品過多粗制濫造,而別具匠心、讓人不忍釋手的優品精品則不多見。而缺乏專注、缺乏耐心、缺乏品質追求,恰恰是很多中國企業后續乏力,遭遇困境的根源所在!
時代正在變化,但對產品品質的需求不僅不會變化,而且將更為強烈!中國中產階級人數破億,說明中國已經漸漸進入了富裕社會。中國正在跑步進入羅斯托經濟成長階段論第五級,在這樣的社會,大家吃飽喝足后,需要的更多是豐富多樣、各具特色、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。
當前的中國,不是沒有需求,是我們的需求,越來越瞄準了高品質的產品,而這些產品在國內得不到對應的供給。
中國所謂的產能過剩,是結構性的過剩。過剩的低品質的產品,我們不需要;而我們需要的高品質的產品,國內卻往往生產不出來。
在這種情況下,大量的消費品進口,乃至一年多達1.5萬億元的居民境外消費,也就不足為怪。
因此,建設品質企業,打通中國制造的最后一公里,徹底實現由量的擴展到質的突圍,這已成大勢所趨。如果說以前靠勞動力優勢,我們勉強還能混過去,隨著時代變化,如果我們仍不培育“品質精神”,那不僅成不了“制造強國”,連“制造大國”甚至都會被開除!
只有當中國企業在國際國內都成了“品質企業”的代名詞,“made in China”才能獲得新的“殺手锏”。
第一,品質!
第二,品質!
第三,還是品質!
- 上一篇:我司榮獲上海市“高新技術企業
- 下一篇:新能源汽車將進入發展快車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