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業動態
世界在變,商業在變:線纜企業必讀未來商業模式寶典
發布日期:2019-04-29 瀏覽次數:2048
在傳播格局急劇變化的信息碎片化時代 ,一個站在山頂的視角,瞭望這極速不寧的世界,默默記下每一個生動細節和脈絡-如今中國的變幻日新月異,甚至可以移步換景。但是萬變不離其宗,當你開始關注變化的本質,而不是變換的結果。你就會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其中的那股規律波。
中國未來產業分為三種:一維的傳統產業——二維的互聯網產業——三維的智能科技產業。一維世界正在推倒重建,二維世界被劃分完畢(BAT掌控),三維世界正在形成,高維挑戰低維總有優勢。所以網店可以沖散實體店,而微信的對手一定在智能領域誕生。因此,真正的好戲還在后頭!
中國當下的企業分為三個等級:三等企業做服務——二等企業做產品——一等企業做平臺。今后企業的出路唯有升級成平臺,平臺化的本質就是給創造者提供創造價值的機會!
中國互聯網進化論:PC互聯網——移動互聯網——物聯網,PC互聯網解決了信息對稱,移動互聯網解決了效率對接,未來的物聯網需要解決萬物互聯:數據自由共享、價值按需分配?;ヂ摼W+的本質就是搭建一個底層建筑,使上面的每一個人都可以迅速找到目標。無論是找客戶、找戀人還是找伙伴。
中國電子商務進化論:B2B——B2C——C2C——C2B——C2F,從商家對商家、到商家對個人、個人對個人,個人對商家、最終是個人對工廠。未來每一件產品,在生產之前就知道它的顧客是誰,個性化時代到來,乃至跨國生產和定制。
中國經濟結構進化論:計劃經濟——市場經濟——共享經濟——共產經濟。從“按計劃生產、按計劃消費”,到“按市場生產,按利潤分配”,再到“按消費生產,按價值分配”,未來中國一定會“按需求生產,按需求分配”,滿足人的一切需求,這就是共產主義。
中國產業鏈的流向正在逆襲。以前是先生產再消費:生產者——經銷商——消費者。未來一定是先消費再生產:消費者——設計者——生產者。因此,傳統經銷商這個群體將消失,而能夠根據消費者想法而轉化成產品的設計師將大量出現。
中國廣告業態的進化論:媒介為王——技術為王——內容為王——產品為王。傳統廣告總是依靠媒介的力量去影響人,比如央視的招投標。后來的互聯網廣告開始依靠技術實現精準投放,比如按區域、按收入、按時段投放。再后來社交媒體的崛起使好的廣告能自發傳播,而未來最好的廣告一定產品本身,最好的產品也一定具備廣告效應。
中國商業角逐的核心先后經歷了:地段——流量——粉絲三個階段,房地產經營的就是地段,傳統互聯網經營的就是流量,自媒體經營的是粉絲。而未來是“影響力”和“號召力”之爭,“核心粉絲”的瞬間聯動是未來商業的“引力波”。
中國將越來越細分:行業將越來越垂直、協作越來越完善。因此傳統的木桶原理不再成立,以前我們總在彌補自己短板,因為你的短板限制了你的綜合水平,是今后我們將不斷延展自己長處,因為你的長處決定了你的水平。你只需要將自己擅長的一方面發揮到極致,就會有其它人跟你協作,這叫長板原理。
中國社會的傳統關系網被不斷撕裂,以價值分配為關系、新的鏈接正在形成。每個人都是一個節點,進行價值傳輸。新的社會架構講究的是“規則”而不是“關系”。而你所處的地位和層級,是由你所帶來的價值決定的。
對于未來每個人來說,有一個東西會變的很重要,那就是信用。行為——信用——能力——人格——財富。在大數據的幫助下,你的行為推導出了你的信用值,然后以信用度是支點,能力為杠桿,人格為動力,聯合撬動的力量范圍,就是你所掌控世界的大小。
未來社會的總財富是這樣創造出來的:人們依靠自身特長,點對點的對接和完成每一個需求,充分融入到社會每一個環節,屬于主動式創造。因此整個社會財富將實現裂變式增長。
未來如何擁有自己的產品?邏輯應該是這樣的:創意——表達——展示——訂單——生產——客戶。當你有一個想法時,你可以先表達出來,然后在平臺上進行展示(這樣的平臺會越來越多),然后吸引喜歡的人去下單,拿到訂單后可以找工廠生產(不用擔心量太少,今后的生產一定會精細化和定制化),然后再送到消費者手里。
中國的社會結構將越來越精密細致。以前每一個“需求”和“供給”都是由企業完成,今后都是由個人完成,可以做一個這樣的比喻:如果經濟是一場血液循環,那么今后它的毛細血管會更加豐富,輸送和供氧能量會更加強大。
中國商業未來十年內的主題都將離不開“跨界互聯”,以互聯網+為基礎,不同行業之間互相滲透、兼并、聯合,從而構成了商業新的上層建筑。這就是《跨界戰爭》一書所描寫的內容。不同業態將互相制衡,最終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,從而形成新的商業生態系統。
中國未來社會的完善,離不開一批有“匠心”的人:也就是那些腳踏實地的人。比如工匠、程序員、設計師、編劇、作家、藝術家等等,因為互聯網已經把社會的框架搭建完成,剩下的就是靈魂填充!所以即便是普通的工作崗位,他們的社會地位也將獲得提升,將獲得尊重。
中國精神文明的紅利期正在到來。傳統的物質文明進展步伐已經開始放慢,因為工業化已經將社會各項硬性設施布局完善,物質的野蠻增長期已經過去,而互聯網又已經把所有的鏈接搭建完畢,柔性內容開始兇猛增長,新文化行業是一個增長點。
中國未來只有三種角色,自下而上依次是:價值提供者——價值整合者——價值放大者。價值提供者是依靠個體勞動創造直接財富,比如:司機、醫生、律師等等,影響力大了可以靠名聲創富,比如明星、作家、大導演、名主持等等。價值整合者是依靠配置社會資源間接創造財富,主要指的是企業家和各種組織的領導者,他們促進社會資源向最需要的地方流動。價值放大者是依靠平臺或財富的力量去撬動企業和項目的成長,他們往往是大平臺的擁有者或財團掌控者,比如馬云、馬化騰、李彥宏、巴菲特、孫正義等等,他們促使社會財富呈爆發式增長。三個階層不是固化的,而是可以流動的。
中國人的財富形式先后經歷了:糧票(花錢的權力)——存款(現金數字)——房產(固定資產)——估值(虛擬財富)四個階段,未來的財富形式一定是估值或市值,趨于虛擬和抽象,只是一個數字。即:你擁有多少財富,并不代表你就可以隨便花這些錢,而是代表你有支配這些錢的權力,財富多少意味著調動資源的大小。究其本質,是整個社會越來越共享化、公開化、公共化。
- 上一篇:是時候為中小微電纜企業正名了
- 下一篇:厲害了word銅電纜!“動力